射雕英雄传:周伯通年轻时为何负了瑛姑?晚年又与瑛姑走到一起?
鸳鸯织就欲双飞,可怜未老头先白。
这两句四张机里的句子看了就让人有断肠之感。而也正因为这两句诗太过于深情,段王爷在看到瑛姑和周伯通的孩子肚兜上绣有此诗时,怒不可遏,本欲对中了铁砂掌的孩子施救,两句诗使段王爷乱了心智,居然眼睁睁的看着一个无辜的生命在他的眼前死去,也因此,瑛姑与他结下了永世不忘的仇恨。瑛姑独居深谷,从此与世隔绝,待到神雕侠侣中,双鬓斑白的瑛姑与周伯通方重逢,相伴余生。
从结局来看,周伯通对瑛姑是有感情的,但为何当初在与瑛姑浓情蜜意之时周伯通却扔下瑛姑一走了之呢?要知道当时是段王爷亲口答应他们可以一起双宿双飞离开段王爷的府邸,远走高飞,但周伯通想都没想就直接对段王爷道歉认错,狠心抛下痴情的瑛姑,自己又跟着王重阳回了全真教。
对于周伯通当年抛弃瑛姑的原因,以很多种说法,最多的一种说法是周伯通是一个不负责任的男人,他不但不愿意对感负责,他甚至也不愿意担负其他的责任,例如全真教,作为全真教除王重阳外辈分比较高、而且武功造诣与南帝北丐齐名的全真教最有实力的,周伯通的态度一直是遇上了就管一管,遇不上且自顾自的四海云游,完全没有集体荣誉感。
然而仅用一句不负责任去解释周伯通弃瑛姑于不顾又觉得不是非常准确。似乎周伯通这个人从心智来讲,更接近于孩童,他的心智还不足以使他能够完全理解爱情与责任之间的关系,可以说他对于爱情这个词其实是没有多少概念的,男女之情,甚至于肌肤之亲在周伯通眼里大概和后来与郭靖结拜等同,在当时的周伯通心里,他只是感觉与瑛姑在一起很快乐,身心愉悦,至于爱情这件事情,对当时的周伯通来说是很模糊的概念,他根本没有过多考虑这件事会向什么方向发展,他应该担负什么责任,在他的思想里是没有多少概念的,这大概与他从小的生长环境有关。
周伯通从小生长在一群男人的全真教里,他所接受的大约都是道教的思想,家庭教育对他来说是缺失的,因为缺失,他对男女之间的感情最多也只是本能的一种喜欢和接受,他与瑛姑在一起时也只是感受到了与之前任何一种快乐都不同的愉悦,别的责任什么的,他压根就没考虑过,所以在段王爷发现他和瑛姑的私情后允许他带瑛姑走时,他果断的拒绝了,因为带一个女人离开全真教去生活,对他来说是想也没想过的事情,他当时对瑛姑所做的一切,正等同于他在全真教时的一种游戏,一种玩耍,但这种玩耍又明显不同于其他有目的性的男人的玩耍,周伯通的这种玩耍心态,更单纯、更不具备主观的目的性。
瑛姑当时也和周伯通一样,并未真正的对她与周伯通的将来做过打算,大约也只图的一晌贪欢,如同一场宿醉,一个被冷落多时的女子突然遇到了能让自己愉悦的男人,那种情形之下,瑛姑甚至表现的有些饥不择食,不然的话,堂堂一个王爷府的王妃,又如何能看得上心智不全的周伯通呢?
然而身为王妃的她很难去近距离接触到男人,正好遇到王重阳与段王爷切磋武艺,而向来对不懂规则礼仪的周伯通东逛西串之下,与深闰寂寞的瑛姑遇到了一起,一个情窦初开的小道士,一个美貌如花的守活寡美,没有任何防备的走到了一起,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说的是瑛姑,但也是周伯通,自瑛姑后,周伯通纵横江湖,也曾阅过美女无数,以他的武功,即使用武力去占有美眉,完全不在话下,但周伯通云游四海,除了与瑛姑之间发生感情纠葛,再没有半点绯闻,一个武功已达到登峰造极的男人,却能一生只对一个女人敞开他的怀抱,即使他当初未对瑛姑负责,但说起来,也并不觉得有多可恨。
毕竟,他叫老顽童。
老顽童是将自由放在人生第一位的人,他没有情欲,没有追名逐利的,唯有武术对他才有一定的吸引力,但他又与别人不同,不会为了天下第一而劳神费力,他活得自在通透,看似心智不全,其实纵观武林各门各派,东邪西毒南帝北丐,又有谁能活得比周伯通自在?
周伯通的人生境界,更类似于无人无我,世俗所追求的一切,在他这里都不值一提,他所在意的,是他的人生能不能自由,能不能快乐,他放弃瑛姑,也正是为了自由所作出的选择。
他的性格,与《血色浪漫》里的钟跃明大致类同,个人能力超强,但却持有“在路上”的人生态度,任名利与爱情都无法使他停下脚步,他的心,属于前方路上的每一处风景,而不属于任何一个地方任何一个人。
周伯通年轻时为何负了瑛姑?而为何等到了晚年又与瑛姑走到一起?
人在年轻时往往对各种事务充满好奇和探究的心理,急于摆脱周围人和环境对自己的束缚,但当到了晚年时,会感觉孤寂和疲累,更期望有人陪伴的生活。
玩儿闹一生的老顽童,到了神雕侠侣时,亲眼见到杨龙之恋,他也看到自己的结拜兄弟郭靖和黄蓉相依相伴的幸福情景,自己也渐渐成了一个孤寡老人,而此时因种种机缘得与瑛姑重逢,本就曾经相亲相爱的两个人,自然而然的走到了一起。这恰恰暗合了那首四张机中“鸳鸯织就欲双飞,可怜未老头先白”,想来竟为这段看似荒谬的爱情感动了起来,心里竟也生出一丝心酸和些许的暖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