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旅行几次(一年旅游几次最合适)

摘要一年旅行几次(一年旅游几次最合适) 那是1996年夏天,玩了将近二十天。 我们十几个人乘坐火车,先去了山东的泰安市。下车之后,坐汽车到了曲阜。一下车,就被当地骑三轮车的人忽... 一年旅行几次(一年旅游几次最合适)

那是1996年夏天,玩了将近二十天。

我们十几个人乘坐火车,先去了山东的泰安市。下车之后,坐汽车到了曲阜。一下车,就被当地骑三轮车的人忽悠到了鲁国城。在那儿消磨了两、三个小时的时间——光一个没有出口,只能最后爬梯子岀去、用竹杆扎起来的“八卦阵”,就耗费了半小时的功夫。游人不多,算命先生倒有好几个。还有两边带着“耳朵”的铜盆,里面放上水。让人用手磨擦铜盆的耳朵,再由店主根据水花大小,信口开河,胡说一顿。最后交钱了事。

真正到了孔府、孔庙,那是后半天的事儿了。

傍晚时分,我们从曲阜坐车又返回了泰安。简单商量了一下,决定今天晚上就去泰山中天门宾馆住下。明天早晨四点出发爬泰山,就可以看到泰山日出的壮丽景色了。

由于爬泰山的游客太多了,中天门所有的宾馆都人满为患。十几个人,仅仅搞到两间三人间,怎么住呀?

没办法,挤挤睡吧。

不料同行的人中,有个胖子的鼾声太大了。并且很有特色:先是拉着长声,嗬嗬作响,高低起伏,越来越响。达到时,突然“咯嗒”一声,卡住了。半天也不作声。人也忽然坐起来了,口张得老大。像是要咽气的样子。接着“噗”的一声,仰面往倒一躺。砸得床板乱响。接着鼾声就又由短变长,重复上面的过程。

这么一来,不仅我们无法入睡,就连相邻的客房也被他如雷的鼾声,吵得不行。服务员过来干涉了一次,见没有效果,就不管了。

天快亮了,鼾声小了。大家才勉强睡了一会儿。看日出的事儿,就这样被搅黄了。

从泰山上下来,坐车直奔寿光。参观了蔬菜市场等地方后,又首次在寿光的一家饭店里玩了一会儿卡啦OK——这玩意儿,三年后我们县城才有了。可见当年山东的发展,远比山西要厉害的多!

接下来,在青岛的海水浴场及周边景点玩了两三天后,大家商量了一下行程,决定去天津玩玩。再看看那时候有名的大秋庄。

那会儿,禹作敏因为违法乱纪被抓了不久。大秋庄的“香港街”上门可罗雀。很多工厂车间里鸦雀无声。看起来有一种气数已尽的感觉。

从天津火车站到大秋庄时,坐上了黑中巴。他们跑到荒郊野外了,又问我们收钱。不给就扔到你们半路上。真的是太黑了。

由于对天津的印象变坏了,原计划到生产天虹90的厂里参观的行程就取消了。大家决定到北京去,好好旅游一番。

从北京西站下车后,同样被人忽悠到雍和宫附近的一处地下室,住了一晚上。那潮湿的被褥,还有那股子霉味儿,至今难忘。

第二天一大早,大家就纷纷表示,不能因为省钱,就住这样的破地方了。后来,就有一个人找到了大栅栏附近的山西旅馆,条件还可以吧。关键是离广场很近。看故宫可就方便多了。

花了十块钱,登上了城楼。满足了从小时候就向往北京、向往、金水桥的愿望。接着,耗了一天的时间,参观了故宫。还亲手拍了拍大铜缸——那时候大铜缸外面没有栏杆。因为响声太大,被路过的一个老头儿把我批评了一顿:这是文物,你得爱护啊!

没说的,承认错误呗。谁让咱手贱呢?好奇害死猫啊!

后来,我买了张北京市旅游地图,在接下来的十来天里,逛了北京动物园,王府井,天坛公园,瞻仰了毛主席纪念堂。第一次看到了伟大领袖的遗容。想起了二十年前毛主席逝世时,大家站在雨地里流泪默哀的情景,止不住又流下了热泪。

在颐和园里好好地游了一天之后,对北京的风光之美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此之后,再来北京的话,一定还要去颐和园旅游一趟。

因为口袋里面的钱不多了,大家只好作回家的打算了。临走之前,在前门附近卖衣服的小摊儿上,给老婆买了几件夏天穿的衣裳。又在北京西站对面的糕点店里,买了十来斤各式糕点,给父母和岳父岳母尝尝——花样繁多,口味各异。就算一样儿拿一块儿,十来斤糕点,连三分之一的品种还不到呢!太丰富了!

只可惜,我2019年去了之后,那个地方拆迁了。再也找不到那个好地方了。

一般都是七八天。玩了太久了,确实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