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易之与杨国忠的关系

摘要张易之与杨国忠的关系 今天我们要说到的,是唐朝的两个赫赫有名的人物。首先是张易之,这个人可谓是家喻户晓。在周武王朝期间,成为武则天的男宠。且深得女皇喜欢,在朝廷的权...

张易之与杨国忠的关系

今天我们要说到的,是唐朝的两个赫赫有名的人物。首先是张易之,这个人可谓是家喻户晓。在周武王朝期间,成为武则天的男宠。且深得女皇喜欢,在朝廷的权利一时无两。另一个,则是唐明皇时期的杨国忠,他靠着杨贵妃起家,也是赢得了李隆基的信任。成为了当朝宰相,权力熏天。

张易之(?—705年),定州义丰(现在的河北安国)人。神龙王朝时期武则天的男宠,由同为男宠的张宗昌推荐给武则天。受到武则天恩宠,做到奉宸令、麟台监等官职,受封恒国公。当时二张专权跋扈,文武百官无不畏惧。神龙五年(705年)正月十二日,神龙爆发,迎唐中宗复辟,诛杀张氏兄弟。

杨国忠(?—756年),本名钊,蒲州永乐(现在的山西永济)人,东汉太尉杨震之后。此人早年落魄,后攀上了杨玉环而飞黄腾达。最高时升任宰相,封卫国公,身兼四十余职。此人在任期间,专权跋扈,败坏朝纲,误国误民。导致唐朝国力衰微的“安史之乱”,就是因为他和安禄山之间的矛盾引起的。天宝十五年(756年),杨国忠随唐玄宗逃往蜀地,中途在马嵬驿被乱兵所杀。

如果把张易之和杨国忠放在一起,大家一定觉得两个人不会有任何关系。张易之是神龙五年被处死的,按照公历计算是第705年,而杨国忠却是公元756年被乱兵杀死的,两个人死亡的时间整整差了五十一年!但实际上,这两个人还真有关系,而这种关系到今天依旧被人争论不休,没有一个确切的定论!

第一种说法,杨国忠是张易之的外甥!

支持这种说法的,是《旧唐书》中的记载。《旧唐书》原名《唐书》,在宋祁和欧阳修等人编著的《新唐书》问世之后,才被人称作《旧唐书》。而《旧唐书》编纂时间距离唐朝灭亡时间不远,所以资料来源比较丰富,而且也更加可信一些。据《旧唐书·杨国忠传》中记载:“杨国忠,本名钊,蒲州永乐人也。父珣以国忠贵,赠兵部尚书,则天朝幸臣张易之,既国忠之舅也。”就是这一句话,《旧唐书》把这两个曾经的风云人物联系到了一起。

第二种说法,张易之是杨国忠的生身父亲!

把这一个惊人消息公诸于世的,是《新唐书》中的爆料。据《新唐书·杨国忠传》中记载:“杨国忠,太真之从祖兄也,张易之之出也。”也就是说,那个受到武则天专宠的面首张易之,竟然是杨国忠的亲生父亲!

这两种说法有来自两本史书的支持,虽然前一种可能更有说服力,但是无论是的关注度,还是史学家的研究重点,以及猎奇者的炙热眼光,无疑都放在了后一种说法之上。在2009年上半年刊的《兰台世界》中,载有吉林大学的两位学者(余迎,刘振峰)的一篇论文《张易之与杨国忠父子关系考证》。里面详细论述了两个人是父子关系的可能性,支持观点的论据有四,我们简述如下:

第一,根据《资治通鉴》里的一条注释,胡三省校注的《资治通鉴》版本中,在“杨钊,张易之之甥”这一句下面,有胡三省的注释云:“钊音昭。《考异》曰:郑审的《天宝故事》云:杨国忠本张易之之子。天授中,张易之恩幸莫比,诏令居楼上,仍去其梯。母恐张氏绝嗣,乃密令其女奴蠙珠上楼,遂有娠而生国忠。其说暧昧无稽,今不取。”胡三省不认为杨国忠是张易之的私生子,但是他并没有舍弃这条注释,说明还是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第二、依据杨国忠为张易之翻案的史实。据《资治通鉴》记载:“杨钊,张易之之甥也,奏乞昭雪易之兄弟。”张易之、张宗昌死于公元705年,时隔四十五年之后的750年,杨国忠为其翻案!再加上《新唐书》的记载,这就更加证实了两个人有密切关系!

第三、根据杨国忠和张宗昌的关系。虽然《旧唐书》里说明了杨国忠和张易之的关系,但是却没有说明其与张宗昌的关系。从道理上讲,二张都是杨国忠的舅舅,这也没有亲疏的区别,如果单单强调张易之和杨国忠的甥舅关系,而不提张宗昌,有一些令人费解。所以判断,张易之和杨国忠的关系非常密切!

第四、根据两个人的性格!从是书上记载的资料中对比,可以看到张杨二人的性格非常相似,都厚颜无耻而荒淫无度!张易之是武氏的幸臣,对其行为不但不避讳,而且大肆张扬,之风甚嚣尘上!杨国忠与其族妹虢国夫人的丑行也是尽人皆知,往来大张旗鼓,毫无廉耻之心。两个人是族亲,无论有没有血缘关系,但却是名义上的兄妹。有这种关系而宣淫无忌,真可谓是寡廉鲜耻!

在这里做一个小结,无论杨国忠和张易之是什么关系,这两个人都属于败类之流,早就被定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诸君以为然否?

谢谢邀请,杨国忠,本名杨钊,唐朝蒲州永乐(今山西芮城)人。杨贵妃同曾祖兄(另一说同祖兄)。张易之(武则天时的“二张”之一)之甥,外甥。

不过也有人说是父子,杨国忠是张易之的儿子,但是当今现有历史还无从考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