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ion 在近一个月时间内上线了简单表格、页边评论、全新的模板库、链接预览、数据库分组等众多功能,其中不少都是呼声很高的重磅更新,下面来看看都有哪些更新吧!
简单表格一直以来都是用户呼声最高的功能之一。现在,你只需要在 Notion 中键入/table即可选择创建表格。
点击任何一格即可编辑文字,任何文本块支持的内容都可输入,例如提及、行内公式、行内链接预览以及各种文本样式。通过方向键、enter 键、tab 键可以很方便地在各个单元格间移动,在最后一行时也可以先按 enter 退出文本编辑模式,再按 shift + enter 来新建一行。
可以拖拽调整行列前后位置,点击则可以选择插入或清空内容。列宽也可以在移动到分界线时方便地调整。
光标移动到最后一行或最后一列时,表格外会出现 + 按钮,点击可增加行列,拖拽可以快速调节行列数量。
第一个箭头按钮可以让表格宽度与当前页面或分栏宽度相同,且每列等宽,这非常便于我们快速地让一个表格变得美观。在 Options 选项中,可以设置是否把首行/首列作为标题加粗加背景色显示,在首行/首列前的
首先需要明确表格与数据库的区别,数据库是由一条条数据组成,每一条数据在 Notion 中都是一个页面,都拥有某些特定类型的属性。而表格则是一种展示形式,没有那么多限制,可以不像数据库一样,每个属性都有属性名称,每个项目也都有标题。
这确实是两个有些相似的概念,因此在简单表格到来后,Notion 对数据库表格视图的指令名称、描述以及配图都进行了更改,以区分两个不同的功能。并对指令菜单的匹配逻辑也做了更新,以返回更准确的相关结果。例如,/table原先在下拉菜单中显示 20 多个选项,现在只显示四项。
表格一方面可以用在一些觉得数据库功能太过复杂,只需要轻量显示的场合,比如简单记录实验数据,展示文本内容等;另一方面,有时只想将多个内容按栅格状排列,用简单表格也很合适。
最后,表格和数据库是可以与外界互通的。从网页复制的富文本表格或 Markdown 语言书写的纯文本表格,都可以直接粘贴到 Notion 中变成数据库,然后便可以转换成简单表格。而复制 Notion 中的简单表格,也会以 Markdown 形式存储在剪贴板中。
现在,Notion 页面中的评论将按照原文位置,在页面右边空白处显示。如果你不希望这样,可以点击页面右上方的•••,然后选择Customize page,将 Page comments 由 Default 修改为 Minimal,即可获得和以前相同的样式。
这个功能对于团队协作非常有用,之前更新的评论侧边栏内的内容是按时间排序的,很难确定文中具体的位置,而现在,每一处评论一目了然。我们在翻译和审校这一次的更新内容时就使用了这个功能,非常方便。
Notion 重新构建了线上模板库,包含原先的官方模板和社区模板。可以通过搜索或分类浏览,寻找不同需求对应的模板,只需一次点击就能复制到自己的工作区,甚至还有如创业公司系统的模板合集。
整个网站像是一个应用商店,有本月推荐、官方推荐、各个分类以及上传自己模板的入口。每个模板详情页中有介绍、包含的视图、桌面端和移动端的截图等等,甚至还有少部分付费模板,可以前往外部网站购买。模板库会成为一个为自己的个人主页、系统和工作流程寻找灵感和参考的好去处。
链接预览功能能让你在 Notion 工作区中同步查看其他工具的实时信息。当你粘贴一个来自Jira、GitHub、Slack、Trello或Asana的链接时,你可以选择以行内提及或独立块的形式动态预览链接的内容。例如让团队成员实时看到一个 GitHub 拉取请求的状态更新:
这里以 GitHub 为例,将目前支持的各种链接整理到了一个页面中。每一种都有行内提及和独立块两种显示方式。
需要注意的是,第一次粘贴链接时会要求你关联相关账号,所有的关联都可以在Settings & Members-My connected apps中管理。账号关联完成后,你分享给其他人访问这个页面时,也能看到链接预览的内容。
Notion 表示这 5 个工具的支持只是一个开始,后续将会支持更多工具。在收购自动化服务平台automate.io后,它的确有能力这么做。我很喜欢这项功能,很多人都不只使用一个工具,将不同平台联系在一起,能极大地方便我们的工作流。官方给出的例子还有:查看 Jira 事务、Slack 消息、Trello 卡片状态、Asana 任务等等。我个人希望更多链接能够得到支持,例如希望 GitHub 拉取请求列表,能够在 Notion 中以数据库形式展示,并实时更新。总之,我很期待这个功能的后续改进。
表格视图的分组像是多个表格视图放到了折叠列表中。时间轴、列表、画廊等视图的分组也非常类似。日历视图由于是无限延伸的,并不支持分组。
看板视图原先就有纵向分组,这次增加横向二次分组。开启方式是点击左上角的•••图标,再点击 Sub-group 选项。这样就能把数据库内容卡片分隔进一个二维表格中。
此外,看板视图在二次分组时默认会根据标签颜色显示背景板底色(深色模式下卡片也会有相应颜色),可以在 Group 选项中通过Color columns关闭。原先在视图右侧占一列的Add new group现在也变成了+号,节省了空间。
Notion 数据库共有 19 种属性类型,其中文件和媒体、汇总两个属性不可用于分组。我将剩余 17 种分为了 7 类:文本、数字、日期、关联、选择、复选框、人员,分别总结了相应的额外配置、排序方式和新建或拖动条目时的行为。你也可以在我的 Notion 页面中查看以下两个数据库和更多内容。
点击组尾的+ New新建条目时,可能会自动填充,也可能会展开页面;拖动条目时,可能可以移到别组,可能不行。这两个操作是相对应的,新建时能自动填充的,就可以在拖动时移到别的组,并改变分组属性值。以新建为例,如果不是按函数属性分组:
函数属性比较特殊,它的结果可以是文本、数字、日期、复选框四种类别之一。只有在新建时,默认填充后函数结果满足该分组时才有可能填充,否则展开页面。
目前只有文件和媒体、汇总两个属性无法用于分组,猜测汇总属性是由于可用于获取文件和媒体值,因此无法用于分组。但在很多场景下,我们可以新建一个函数属性来获取汇总属性的值,用于分组。需要注意,如果汇总的设置改变,就需要重新应用一下函数的表达式才能显示正确的值。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当一个分组内的页面被删完时,该组不会自动消失。可以打开Hide empty groups来自动隐藏它,也可以重新设定一次分组,来彻底让它消失。
我曾写过一篇Notion 父子数据库项目自动关联在父项中方便地新建子项,自动关联父项。现在在子项的数据库中,也可以通过按关联关系属性分组,方便地在某个父项分组下新建子项了。
此外,原本看板视图的分组只能使用选择类属性,现在也可以改用函数,然后借助日期等其他属性自动改变值。另外也可以改用关联关系属性代替选择属性的标签作为分组依据。
Reading list模板可以按照进度、类型、评分等进行分组,在不同时间有选择地查看你想看的内容,通过折叠箭头隐藏其他内容。
Budget planning模板可用于记帐,按时间或种类分组后,就可以很方便地在表头或表尾查看每个月或每种类别的开销多少。
Brand assets模板将多种不同的素材记录在画廊视图中,通过按类别或文件类型分组,可以快速地定位查找。
Roadmap模板在时间轴视图下,可以按项目负责人、工程师等分组,查看每个人的工作量,或便捷地安排新工作。
Roadmap在看板视图也得到了加强。一个维度按照状态分组的同时,可以在另一个维度将任务按照所属项目(关联关系)、负责人或重要程度分组,各项目进度一目了然。
Notion 在这一个月的时间内不仅上线了简单表格、页边评论、全新的模板库、链接预览、数据库分组这五个大功能,还有不少小功能和改进。同时依然有几个实用功能在测试阶段,API 也在不断优化,各语言(包括简体中文)翻译也在进行中。
Notion 在 10 月完成 2.75 亿美元融资后,估值已达到100 亿美元,近期的频繁更新也让我感受到它还有无穷的潜力。作为块结构 + 数据库形式的先行者,相信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Notion 依然能保持它的优势。